陈战同志毕业于南京地校制图专业,先后在队绘图组、制印车间、地图印刷厂从事技术工作,2000年初调入徐州物探测试研究所,从事桩基测试。2006年,在物测所处于发展的最低潮,陈战同志不畏困难担任负责人。多年来,克服人手少、技术人员缺乏且职工年龄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开发外部资源,市场稳步拓展,量质同步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成果
刚进测试所时,陈战同志想到的就是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前从事的绘图工作都在室内,很少与外界有往来,而今从事的桩基测试工作则是常年在施工现场,有时昼夜不分,并且还要经常与各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陈战同志明显感到有压力,但他没有退缩,在工地上虚心求教于老同志,闲暇时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克服了隔行如隔山的种种困难,身兼多职,业务技能和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以来,先后参与了《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徐州地区的应用》、《水泥土搅拌桩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及分析》、《载体桩在邳州市区的应用》、《浅谈工程物探技术理论在岩土工程方面的应用》等课题研究,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检测质量,提高了单位的知名度。
2006年,物测所面临新的调整,陈战同志凭借多年来对行业的了解,承担起物测所发展领头人的重任,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主抓业务龙头,及时调整思路,市场重心向徐州外围扩展,山东微山、安徽淮北、宿迁及邳县、沛县等地市场份额得到提高,当年经济规模实现101.8万元,比上年增长30%,达到历史较好水平。
几年来,陈战同志一心一意谋发展,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从他的考勤可以看到,周六、周日几乎没有休息过,由于检测工作的连续性,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他大多也都在工地上和职工一起度过。老婆失业,他无暇顾及她的工作,孩子上学,他无暇顾及他的成绩,他就是这样一位忘我工作的“拼命三郎”。在他的带领下,物测所在徐州检测市场有了很大发展,除合作多年的三大通信公司业务关系保持稳定外,公路、桥梁、电力等领域相继得到发展,民用建筑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他及他带领的团队坚韧不拔,与同行大单位同台竞争,创新市场运作模式,并以诚信的态度、优质的服务、严谨科学的检测技术,为单位创造了经济和品牌的双重效益。从2010年起,经济总量增幅连续2年超50%,在队属实体单位中位居前列。2012年,物测所实现产值611.59万元,年创利润73.59万元。
二、科技支撑,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
作为单位负责人,陈战同志着眼长远,注重人才培养、资质建设与科技投入。
近年来引进了多名本科大学生,为物测所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制定人才激励政策,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在他的引导和支持下,物测所年轻职工全部参加了本、专科的函授学习,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储备中坚力量。同时教育引导职工转变以往吃大锅饭的不良观念,使人人有责任感、有紧迫感。号召职工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组织引导职工提升业务素养。近年来,物测所职工参加了江苏省建设厅质监总站组织的江苏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技术(静载、低应变、锚杆、超声波、高应变、钻芯)培训和考核;参加了徐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培训与考核,为物测所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仪器运行检查、内部比对试验,全体职工业务技能有了新的提高。在2012年9月份省质监总站举办的全省低应变能力验证考核中,物测所在徐州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居于前列,省质监总站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资质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增资扩项,延伸业务范围。2012年,顺利完成超声波、高应变、锚杆试验资质扩项,为“走出去”提供了硬件条件。
重视科技投入,提升发展后劲。根据工作需要,大队争取指标同意物测所换辆上点档次的轿车,但是他却考虑更多的是生产,他把准备用于买轿车的钱添置了设备。2011年以来,物测所共添置全自动静载荷试验仪器、JCQ-302静载荷试验仪器、各种吨力传感器、各类配重、钢梁以及配套设备等等,累计投入170余万元,人均投入居全队之首,物测所的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三、以人为本,释放精神富矿的正能量
陈战同志始终坚持单位发展惠及职工。在抓好安全生产经营的同时,始终把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构建和谐物测所作为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坚持每年为全体职工体检。人均年收入由2010年的不到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9.56万元。
着力优化职工发展空间,增强集体凝聚力。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建立一个和谐的有战斗力的物测所。时时刻刻以自身行动影响职工,为职工做表率,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涌现了一批任劳任怨、不畏艰苦、独挡一面的好职工,为单位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梅花香自苦寒来”。物测所先后获得局、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陈战同志先后多次获得局、队“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5月,他被徐州市政府授予2010-2012年度“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