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徐州市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中心 欢迎您!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直属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媒体聚焦 » 行业资讯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11-05-24 来源:2011年06月14日 中国矿业报 作者:

  在“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之际,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捷报频传。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来到中国测绘创新基地考察调研。他强调,要积极开发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提高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同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策的引导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加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一组数字更具说服力:截至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并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所有这一切都传达着一个信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如一轮辉耀天宇的朝阳,喷薄而出,冉冉升起。
                 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地理信息产业在我国飞速发展,产业规模迅猛增长,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空前繁荣,呈现出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喜人景象。
  自20世纪90年代末萌芽,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现已形成了测绘服务业、卫星导航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出版等相关细分市场。
  测绘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体系,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的多要素、多尺度、多时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随着西部测图工程的完成,1∶5万地形图首次实现了陆地国土的全部覆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
  我国卫星导航业目前主要针对大众市场,广泛应用于车载导航、便携式导航、手机导航中。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3G移动通信相结合,使面对社会大众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据统计,2010年,汽车导航、手机定位等产品的销量比2008年增长了2倍以上,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市场产值超过15亿元,用户数超过1亿个。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已将卫星导航定位列为6个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之一。
  遥感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同样惊人。遥感卫星地面接收、航空摄影遥感数据获取、卫星遥感数据代理及数据处理服务、遥感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遥感软件开发等相关产业链条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具备了较强的生产和服务能力。国内现有专业遥感机构200多家,有数十家企业销售国际上主要的商用卫星遥感图像产品,我国自己发射的卫星也逐步走向商业运营。激光雷达测量、无人机航空遥感测量系统等科技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实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处理软件、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软件占领90%以上的国内市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从事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的企业已有数百家。目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仍以政府部门为主,国土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电信管理等各行业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开发,特别是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主要市场。企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大众应用正在兴起,预示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高度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开发,广大科技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从大型基础平台软件到各类应用软件的全系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地图是测绘工作服务社会最广泛的产品之一。近年来,我国地图出版业发展迅猛,地图创作百花争艳,地图品种和数量大幅增长,年出版地图品种达2000余种。地图内容和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地图编制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从平面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从纸质到数字再到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转变。
  伴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业内精英纷纷创业成立公司,一些IT企业也纷纷进入地理信息领域,从业单位超过2万家。不仅如此,地理信息产业资本不断增值。超图、四维图新、高德等9家地理信息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拉开了地理信息产业融资的序幕。这些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得到快速发展,其资产和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些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据悉,还有10多家企业正准备上市。这些都体现了地理信息企业的成熟和市场的繁荣。
  2011年3月,首个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在武汉、哈尔滨、西安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已经发挥良好效益的同时,山东、深圳、贵州、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也在积极筹划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产业大发展还带来了人才的聚集。目前,全国已有近200所院校开设地理信息相关专业,每年地理信息专业毕业生逾万人,就业率高达98.7%。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由此,我们可以满怀自信地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处于机制多元化、资本市场化、专业精细化的爆发式增长期和飞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
                 服务社会民生
  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信息有关,在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社会经济统计、人口计生、公安消防、资源监管、交通运输、房地产管理、电信电力、农林水利、物流管理、公共应急等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信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支撑。经过测绘部门和地理信息企业的不懈努力,我国地理信息应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大兴安岭火灾等抢险救灾过程中,测绘部门综合运用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立即提供灾区地图,紧急获取遥感影像,快速开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抢险救灾、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地理信息支持。
  2009年国庆庆典时,北京市西城区搭建了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实时、准确监测,活动部署能精确到1米以内,几十万人在短时间内有序疏散。
  “十一五”期间,“数字城市”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地理信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规划、国土资源、城管、公安、工商、税务、环保、房地产、卫生、药监等30多个领域600多个专业部门大显神通,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行政效能十分显著。
  在浙江省嘉兴市,已成功运用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真三维信息系统,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点击鼠标,小至窨井盖、路灯,大至建筑物、河流,每一物体的相关信息均一览无余。在广东省惠州市,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信息系统为政府“三旧”改造提供了决策支持。在山西省太原市,利用“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环保部门对100多家排污企业进行在线监测,对全市污水排放量、流向、处理等信息随时掌握,太原市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干净。在山东省临沂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具备警务指挥、应急处置、警情研判、治安管理、天网工程、智能交通六大功能,并与110接处警系统、人口管理系统、治安卡口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公安业务系统相连接,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在河南省郑州市,公交系统借助“数字城市”平台,实现了智能化调度,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交通拥堵难题……
  地理信息在服务民生方面同样可圈可点。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成熟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服务日渐深入百姓生活,正在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地理信息广泛应用于位置搜索、车载导航、移动目标监控、便携式移动导航、智能通信、游戏等诸多方面,为大众的衣、食、住、行、玩等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当前,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车载导航服务和手机位置服务等需求快速增长,网络地图、影像地图、商务休闲地图、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等产品被大量使用,成为大众生活的好帮手。
  为了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地理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公众,2011年1月18日,原国家测绘局精心打造的中国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天地图”正式上线运行。公众通过“天地图”可无偿获得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以及各种信息查询服务,以了解地理人文环境,规划旅游出行,制作个性化地图,方便学习和生活。在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带动下,各地也陆续开展了省、市级和区域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受到公众的欢迎和好评。
                 发展前景广阔
  地理信息产业以其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已被公认为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技术与经济价值正日益彰显。
  统计显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预计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年产值可望超越2000亿元。
  地理信息产业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利益和国家竞争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日益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到地理信息企业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考察。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强化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这些都为地理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随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不啻为产业发展的一支“强心剂”。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信息化进程,地理信息服务将从以政府应用为主转向企业应用和大众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融入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并与交通信息、商业信息等融合,必将有力提升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投资消费等越来越需要地理信息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使用车载导航、手机定位和位置查询等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位置服务等地理信息服务业正蓬勃兴起,以网络和移动为基础的大众地理信息服务将在未来快速发展,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成绩令人振奋,前途一片光明。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丰富,基础设施和重大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主体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低,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产业政策还不明晰,国家扶持力度亟待加强;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偏弱,产业布局尚不合理;网络地图服务对地理信息监管提出新课题。
  面对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打出一组有力的“组合拳”:尽快起草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全部地级城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将“天地图”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提升产业整体规模效益;加强对地理信息获取、加工、传播、应用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沐浴在信息化的春风里,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扶摇直上,令人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理信息产业必将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枝奇葩。

浏览:751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001048号 地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水路9号
邮编: 221004 电话:0516-87870780 传真:0516-87870770

苏公网安备 32039102000191号